据悉,11月最后一天,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,宣布于12月1日0时启动相关措施。 分析重污染天气的原因:一方面,冬季取暖,烧煤又给“负重”加了负;另一方面,风力小、湿气重,以及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成了“隧道”中的三阻碍。 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条件不利,这一条件在冬季的主要因素还是跟风有关。风起到了决定性因素。“我们的**现在花了很大的力气解决雾霾排放问题,这是前两年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。但是如果没有风的‘保驾’,如果冬季静稳天气的时间比较长了,雾霾还是会大范围出现。” “一刀切”在京津冀地区,去年一度彰显“奇效”。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,每到冬季、进入供暖期,还要面临,“负重”增加,“隧道”变窄。 重化工污染、交通运输污染和采暖燃煤污染是冬季“负重”三板斧。 今年雾霾返城,有媒体提出疑问,“不一刀切真不行”?“如果不采取‘一刀切’的措施,难以完成今年秋冬季考核的目标”? (一刀切、关停)不符合民众的诉求。关停、单双号等等措施时间用长了之后,百姓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影响,获得感和幸福感更会受到影响。 早在今年5月,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《禁止环保“一刀切”工作意见》,严格禁止“一律关停”“先停再说”,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行为。 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,去年的“对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要实施统一的停工限产比例”,已悄然改为“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错峰生产,不再做硬性要求”。 同时,去年要求PM2.5平均强度下降15%,今年只要求同比下降3%。 而今年6月****正式印发的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三年行动计划》)则在技术路线上规定,取暖工程从一律“煤改气”变为“宜电则电、宜气则气、宜煤则煤、宜热则热”,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采取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,减轻气源**压力。 可见,雾霾重返的治理与自然条件:风力,环保政策:工业企业的错峰生产、散乱污关停、工地封土令、煤改气工程……,息息相关。约翰节能认为:冬季的雾霾治理,要在**民生的基础上,合理规划治理雾霾,让蓝天再显。